去年,杭州《都市快报》把报社记者的照片及联系方式分批和登出来,并附加了每位记者的一句话。负责读者热线的女记者写道:“我叫程洁,今年23 岁,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你有什么高兴的事、烦恼的事只要愿意跟我说说,就给我打电话吧。”
记者们的承诺在报上登出后,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以至于记者们忙得团团转。一天下午,一封匿名信放到了程洁桌上。程洁拆开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寄信人竟是一个曾经持枪抢劫的人。他说,因为犯了罪,他逃到外地两年了,想去自首,可是又害怕,不知道自己犯这样的罪究竟会判处多少年徒刑。来信者要求程洁务必于三天内在报上复信。从信封的印章可以发现,信来自一个小城市。程洁向上级汇报了此事,上级决定让程洁与这位来信者沟通,把公安部门的答复转告他,劝他到公安部门自首。
程洁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因为对一个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同龄人来说,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两天后,一封程洁的回信刊登在《都市快报》上:“……我愿意把你看做朋友。你说你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是因为那时太年轻,交友不慎。你虽然年轻,但毕竟成年了,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你逃离这里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何况,你有年迈的父母,还有姐姐,他们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你怎么能不为他们想想呢?现在,受罪的不仅仅是你,也牵涉你的家人,你不能错下去了。我向律师和公安部门咨询过了,由于对你的情况了解得不够详细,他们难以给你一个十分准确的判断。我相信,公安部门会作出公正的判断,只要自首,就会得到从宽处理,浪子回头金不换啊。我期待着你的回信。”程洁还在信末附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一连四五天,对方没有回音。第七天上午,程洁来上的电话铃响起,程洁抓起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年轻而陌生的声音:“我就是那个给你写信的人。”程洁有点儿紧张,拿着电话的手都有点儿颤,她小心翼翼地问:“你离我远吗?”“很远,但我不能告诉你我在哪里。从给你寄信的那天起,每天早上我都会跑到报摊上去买报,没想到,你真的会给我回信。”“7天了,为什么这么久没有给我回信?”“我有很多顾虑。程洁试探着问他的家人,问他的生活,对方的语气轻松了一点:”写那封信时我在温岭,那儿不是我的家,只有老家,才是我真正的家。两年来,我跑过很多地方,唯一没有去过、也是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对方要挂电话了,程洁和他商量说,别急,再聊聊吧,持枪抢劫是重罪,但如果自首,就会从宽处理。如果继续逃避,反倒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对方被她真诚的语气感动了,也忍不住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但是当程洁再次劝他自首时,他却挂断了电话。
以后的几天,神秘的写信人似乎又从地球上消失了。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傍晚,电话铃响了,程洁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你在哪里?”“在温岭。”这次他似乎少了很多顾,,还告诉他自己的联系方式。他说:“春节就要到了,我想回家看看父母,可是我回去带给他们的只有恐惧和不安。如果我去自首,会被判死刑吗?”
这次通话,程洁知道了他的名字和家庭地址,他叫黄继伟。为了帮助他,程洁打电话与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黄继伟家乡的公安局长向他详细叙述了那起抢劫案件发生的经过,他表示:持枪抢劫最低判有期徒刑10年,最高判无期徒刑乃至死刑,但只要投案自首,就可以从宽处理。
放下电话,程洁马上和黄继伟联系。他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犹豫地说,他想买当天晚上的火车票,第二天赶到杭州,与程洁面谈。
与一个罪犯单独见面,对年轻女孩来说这意味着危险。整整一夜,程洁不能入睡。他想到,作为一个生命受到威胁的逃犯,黄继伟的心理变化谁也无法预测。况且,他也可能改变主意,有可能采取危险的手段来保护他自己。可是,目前,只有她,才能帮助那个同龄人,不管会发生什么,她都要尽力。这么一想,他的心情反倒平静下来了。
第二天一早,手机响了。她意识到,他终于来了。他跟程洁约定在一个小饭馆见面。程洁按时赶到,对方却十分谨慎,迟迟未到。十分钟后,程洁的手机再次响起。对方将见面地点改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医院里。
黄继伟终于出现了。程杰在描绘第一次见到的黄继伟时说:“这是一张年轻的脸,但他的眼神告诉我,他还没有做出自首的决定。他内心还很矛盾,还想逃开。促使他来赴约的动机可能是他一时无法承受的恐惧心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试探。他想信任我,可是他的特殊身份又提醒他要警惕我。我没有再提他的经历,我知道这是个不堪回首的故事,不能去触动他的伤痕。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首和逃跑的两种结果,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给他分析,使他明白,只有自首,才是他和他的家人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
程洁和这位“朋友”的话题始终围绕着该不该去自首。最后,黄继伟犹豫不定地说:“让我再想想,下午四点我再给你打电话。”说完,他又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程洁能理解他,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很难做出的决定。
程洁再次与公安局联系。她得知,公安部门最近发出通知,所有犯罪嫌疑人若是在春节前到公安局自首,定会得到从宽处理。程洁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黄继伟,黄继伟只回答了一句话:“我再想想。”
黄继伟四点半终于打来了电话。程洁请他来报社吃晚饭,他答应了。晚上六点半,程洁在报社门口第二次见到了这个年轻人。让她感动的是,见面时,黄继伟默默地递给他一盒感冒药,说今天看见她感冒了,心里很过意不去。她感到,面前这位年轻人虽然犯过罪,但心灵中毕竟还有善良的光。她要让他及时回头,重新生活。他领着黄继伟走进了报社的餐厅。黄继伟因为心里紧张,所以吃饭时也无法安心,左顾右盼的,好像有人马上要过来抓他。程洁坐在他对面,不断地给他夹菜,自己也尽量轻松地吃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黄继伟终于做出去自首的决定。程洁还让他跟家人先通电话,让他得到家中亲人的支持。
晚上,黄继伟终于走进了公安局的大门,结束了他两年的流浪生活。
词语表
- 自首
- 附加
- 热线
- 承诺
- 匿名
- 持
- 抢劫
- 判处
- 徒刑
- 沟通
- 不慎
- 成年
- 年迈
- 承受
- 受罪
- 牵涉
- 从宽
- 浪子
- 颤
- 小心翼翼
- 顾虑
- 试探
- 处罚
- 恐惧
- 死刑
- 案件
- 无期徒刑
- 乃至
- 整整
- 预测
- 谨慎
- 描绘
- 促使
- 赴约
- 不堪回首
- 触动
- 伤痕
- 得以
- 解脱
- 茫茫
- 嫌疑人
- 过意不去
- 左顾右盼
- 劝说
- 流浪
专名
杭州
浙江
参考答案
字词准备
一、判 刑 删 刚 刊 别 刻 副 刷 剑 刘 削 例 列 剧
二、(割)伤 (别)人 (剩)余 (创)造 (剧)院 计(划) 三、1. 承受 2. 考虑 3. 处罚 4. 接受 5. 处于
综合注释
1. 条件复句 A.(1)只要 (2)只有 (3)只要 就 (4)只有 (5)只要 (6)除非 B.(1)只要你去,我就去。
(2)只要努力,就可以学会。 (3)只要关心他们,就可以了解他们。 (4)只有预先订票,我们才可以去。
2. 毕竟(到底)
(1)到底 (2)到底 / 毕竟 (3)毕竟 (4)到底
3. 何况
(1)何况 (2)何况 / 况且 (3)何况 (4)况且
4. 期待
(1)希望 (2)期待 (3)希望 / 期待 (4)希望 (5)期待
5. 乃至
(1)他非常喜欢旅游,亚洲、欧洲、美洲乃至非洲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2)爷爷很严肃,很受人尊敬,但孙子、儿子和乃至奶奶都有点儿怕他。 (3)她是个购物狂,一到假日商场打折的时候,她就疯狂购物,吃的、穿的、用的乃至玩儿的,一大堆抱回家。
综合练习
一、急得团团转 忙得团团转 (看书看了)整整三小时 (买东西花了)整整两千元
(会议)持续了一星期 (这场大雪)持续了三天
(往事)不堪回首 (如此闷热)不堪忍受
二、1. 凭 2. 以 3. 为 4. 跟 5. 向 6. 对
三、1. 顾虑 2. 过意不去 3. 持续 4. 意味着 5. 不堪回首
6. 团团转 7. 分几批 8. 一言一行 9. 消失 10. 始终围绕
四、1. 这个人曾经持枪抢劫。
2. 这种事情太令人痛苦了,是不堪回首的。
3. 我们准备与他们交谈。
4. 她觉得应该跟父母说清楚,让自己得以解脱。 5. 请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
6. 请勿在此吸烟。
五、1. 程洁说,如果你继续逃跑,受罪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也牵涉到你的家人。
2. 她拆开信一看,大吃了一惊,原来是一个罪犯的来信。
3. 去公安局自首,会得到从宽处理;可如果继续逃跑,那不但不能解脱,反倒会加重罪行。
4. 你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毕竟是成年人了,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5. 这么重的箱子,连小伙子也拿不动,何况一个老人呢。
6. 这样的事,即使是有经验的人也不容易处理好,何况刚走进社会的人呢。
六、1. c d b a
2. a d c b
3. c d a b
4.c b a d
5.b c d a